|
蘋果第一款 Mac 處理器:M1 |
趁著進行其他硬體測試的時間,簡單的來說說這次蘋果發表 M1 晶片的感想好了,運算效能多快、繪圖處理速度多快、機器學習速度多快、續航力多長這些敘述,官網上都有,很多媒體也都寫過了,在這裡想寫寫官網上沒寫的,或是寫的小小字(可能是蘋果行銷上不想說清楚)的部分。
(喔!性能部分直接拿 MacBook Pro 來看,免得有人說我有Bias)
處理器架構:蘋果表示這次 M1 是採用八核心架構,包括 4 個效能核心、4 個節能核心,其實就是 ARM 架構處理器常見的 big.Little 架構策略,跟過往採用 Intel 處理器全核心皆相同的方式不同。不過這也是目前手機處理器以及下一代 Intel 筆電處理器的設計方式,透過分工來達成兼具效能/省電的作法,也跟目前 iPhone 12 Pro Max 上的作法相似。
|
採用 4+4 核心設計 |
效能比較上,蘋果表示 M1 處理器的效能比上一代機型快上 2.8 倍,既然是對比,就來看看對比基準,在蘋果官網下面的小字表示,對比的機種是搭載 Core i7 4核心 1.7 GHz 時脈的 MacBook Pro,以 8 核心對上 4 核心,提升 2.8 倍感覺很划算,但是作為對比的 Intel Core i7 4核心 1.7 GHz 處理器(Coffee Lake),應該是 Intel 為蘋果推出的低功耗 U 版本(Intel 官網上沒有資料),並非是許多創作者購買 MacBook Pro 所看中的正常電壓版,所以這個效能乘上 2.8 倍,大約屬於正常電壓Core i5 處理器的範圍。
|
比上一代快上 2.8 倍的效能,但對比的是.... |
|
作為比較版本的基準規格說明,在官網最底下。 |
再來看看影像核心,蘋果表示 M1 的影像處理核心採用 8 核心的 GPU,以 ARM 的 Mali 架構最新的 G78 來看,的確有跟現行桌上型電腦處理器繪圖晶片一拼的能力,但是還是來看看蘋果官網底下的灰色小字,對比的機種一樣搭載的是配備 Intel Iris Plus Graphics 645 ,在先前的測試中, Intel Iris Plus Graphics 645 在 3DMark Time Spy 的成績是624 分左右、蘋果官網有寫的《古墓奇兵:暗影》遊戲,在 720p 解析度下是 20fps 左右,乘上 2.9 倍就是58 fps,在扣上解析度提升到 1440 x 900的因素,表現可能會比 《古墓奇兵:暗影》官方建議的 NVidia GTX 1060 6GB/AMD RX 480 8GB 還要來得低一點。
|
顯示效能也比先前快 5 倍。
|
|
對比基準也要看一下。
|
不過我覺得這次 M1 最有看頭的還是在機器學習(ML)效能的提升上,畢竟為了發熱與續航力,在主要處理核心跟影像核心部分,並不會把效能拉得太高,但是透過機器學習技術,可以將各項應用程式所需要的 AI 效能拉出來獨立處理,減少主要核心的負擔,在目前 Mac 主要的運用範圍:影像設計、影片剪輯等應用軟體開始大量導入機器學習技術之際,這個設計的確能增加 M1 在處理這些特定工作上的效能。
|
神經網路引擎是這次的主要看點。
|
最後仍然要提蘋果最大的殺手鐧:軟硬整合,這次改為 M1 處理器後,蘋果又再度走回封閉系統的老路,包括主要處理核心、作業系統、應用軟體架構,都可以依照蘋果的設計做出最佳化處理(也就是蘋果想幹嘛就幹嘛),這點是 x86 生態目前所辦不到的,但對消費者來說可能就不是好事,更為封閉的架構代表升級更為麻煩,更可能是連自行升級的可能都消失(變成 8GB Unify 記憶體,還取消對 eGPU 的支援....)。
|
軟硬(封閉)整合還是蘋果的最大優勢啊(想要升級的人要哭哭了)。
|
留言
張貼留言